“两口子”从何而来?除了两口子还有什么称呼?
搜百科:专业的百科知识平台 QQ:168151051 |
为什么夫妻被称为两口子?
口也称作嘴,是我们维持生计,表达情感的重要器官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把夫妻称为两口子,这是为什么呢?
有民俗学家考证,两口子的说法,出自于晚清文人燕京杂录里的一则笔记,说的是有两位府衙官吏,挣得同样的薪水,一个是单身,另一个则新娶了妻子。这个光棍竟愿意把自己的一半薪水,送给同事,并附有字条写道:“些许碎银钱,笑纳勿推辞;我只单口汉,君乃两口子。”
在旧时“子”兼称男女,两口子的意思就是两口人。从此,两口子不再泛指随便的两口人,而成了夫妻俩的代名词,子也读成轻声。
还有民俗学者的解释称,“这是中国文化深层次结构世俗化的体现。”如同:门口歪脖树,家中多口舌;两张口要在一个锅里吃饭,还要常年“厮守”,平日里红口白牙的是非肯定少不了。
以上两个说法都言之有理,但是,一对红男绿女洞房花烛夜之后,为何就成为了“两口子”?这“两口子”的称呼始于何时?缘起何事?其中又有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呢?
事实上,这“两口子”之说,还真来源于一段小故事,而且不止一个版本。
第一个版本是说,在明朝洪武年间,南方某地有一个叫高文敬的书生,一天外出的时候在河中救起一名叫路春花的女子,两人一见钟情,还私订了终身。谁知半路杀出个程咬金,路春花被恶少罗大公子强纳为妾,后得丫环小玉相助,高、路二人私自出逃,却被罗大公子追截,在相互撕扯中罗坠崖身亡。
由于罗家势力强大,高、路二人被打入死牢候斩。洪武帝朱元璋得知此事,亲自审问,终于真相大白。 于是便免除了高路二人的死刑,将两人分别发配到湖北的桃园口和安徽的金山口。 两地虽远隔千里,但他们二人心意依旧,当地人称他们为「两口子」。
另外一个版本,则是指清朝时期的事儿。说的是乾隆年间,山东有一个叫张继贤的才子,偶识本地恶少石万仓的妻子曾素箴。这二人一见钟情,于是就偷偷地私下往来。
石万仓是个嗜酒成性的人,一次因酗酒过度而一命呜呼。石家人就怀疑他是被曾素箴害死的,就告到县衙,说曾素箴因奸情泄露谋杀亲夫。 县官便将张继贤和曾素箴两人判为死罪。
乾隆皇帝在阅案时,无意中看到张继贤的供状,觉得此人文笔不凡颇为赞赏,于是有心救他。因此下旨,将张继贤和曾素箴分别发配到微山湖的卧虎口和黑风口。俩人免于一死不说,而且发配的地方相隔不远,可以互相往来,对于这二人而言这不亚于天下红雨。
此后,他们两人经常往来于「两口」之间,于是渐渐地就被人们称为「两口子」。如今就常用「两口子」来泛指「夫妻」了。
说起来男女婚配,古称为“伉俪”,文雅点也用比翼鸟,连理枝,并蒂莲这些意象来代指夫妻。就算是“夫妇”一词,现在虽多用于书面语言,却曾经也是不上纸墨的俗语。所以“两口子”的叫法,即使如今十分普遍,但约定俗成,才不过百余年的时间。
在《尔雅》、《说文解字》等古典辞书里,是找不到其解释,连成书于乾隆年间的《红楼梦》,那是写了多少的怨偶、情侣,而且俚语方言也是随处可见,唯独不见“两口子”的三字露面。不过,“两口子”的说法确实来源于清朝乾隆年间。
过去在北京人们看到夫妻二人在街上走便会问:“你们小‘公母俩’上哪儿去啊?”在发音时,“公母”两个字读得短而急促,绝对不能清楚地读成“公”、“母”、“俩”。
在口语中人们对这个词尚无反感,一写成书面语言则让人看着别扭。现在北京人很少有说“公母俩”的了,大多数会说“你们小两口上哪去?”
搜百科网:专业的百科知识平台 QQ:168151051 |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搜百科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搜百科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评论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 |